首页

搜索 繁体

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514(2 / 3)

立即解释道:

“瑞士人早先测试过一套采用了相同技术的磁场系统,但在磁感应强度达到理论值的88附近时,就会因为不明原因诱发等离子体破裂,所以sni在设计这套东西的时候,就把标定的磁感应强度设置在了理论值的85,以避免发生类似的问题。”

说完之后,或许是担心说服力不够强,于是又补充道:

“对于这个说法,我们专门让sni方面重复了一次验证测试,而且对照检查过运行数据,可以确定瑞士人没说假话。”

彭觉先听完,有些迟疑地嗯了一声。

从技术谨慎的角度出发,他理解sni的做法,也并非真的怀疑对方会在这种地方故意隐瞒或作假。

只是心里多少会有点别扭。

以及一些隐隐的焦虑。

不过他也清楚,工程上的问题,有时候确实不能过于强求。

“那就……”

彭觉先本来准备换到下个话题,但话才刚出口,之前一直在检查验收报告的常浩南忽然合上文件夹,抬起头说道:

“梁院士,你刚才提到的,关于磁场诱发等离子体破裂的详细实验数据,应该跟着这些资料一并带回来了吧?”

“那是当然。”梁建国点头,“除去设计流程文档是商业机密以外,剩下所有材料,我们全都拷贝了一份。”

必须得说,瑞士方面这一次表现出的诚意很足。

应该是下定了决心要站队。

常浩南轻轻敲了敲桌面:“我想看一下,现在。”

稳定电力联盟

作为整个聚变示范堆项目的发起者和领导者,常浩南在团队内部自然有着说一不二的权威。

在他提出要求后,梁建国立刻转身,对站在门口待命的一名年轻工程师吩咐道:

“小刘,你快点跑一趟,把咱们带回来的,编号c-017的光盘拿过来!”

“是,梁院士!”

年轻工程师领命,转身快步而去。

等待的间隙,常浩南继续梳理起自己的思路,也像是在对另外两人解释:

“磁场诱发等离子体破裂的可能原因有很多,但绝大多数都跟磁场形态异常有关……像这种和磁感应强度,或者说和线圈电流呈强相关的情况其实不多,极大概率是因为没控制好极向磁通变化,在周围导体结构里感生出环向涡流,或者是等离子体与周围的导体部件接触,产生晕电流。”

“无论是其中哪一种情况,本质上都是聚变装置本身的设计存在缺陷,而不是磁场系统的问题……”

“……”

梁建国闻言沉思片刻,然后试探着开口:“可是常院士,瑞士的tcv和德国的asdex upgrade两台托卡马克装置,都出现过类似的情况……”

他的意思也很简单:两台相互独立的装置都出现过一样的问题,通常可以排除设备因素才对。

但话才说到一半就被打断。

“这并不能说明什么。”常浩南的语气极为笃定,“实际上,以我现在的视角回看,旧有的等离子体理论体系存在很多原理性错误,而这些错误导致过去的所有磁约束聚变装置,当然也包括east在内,都存在几类共同的问题。”

“换句话说,在这个问题上,它们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……”

梁建国当即不再言语——

虽然还没有完全参透,但他非常确信,常浩南通过n-s方程通解所提出的磁流体动力学理论体系,对于旧有理论而言几乎是降维打击。

没什么好质疑的。

刚好此时,工程师小刘小跑着回到会议室,将一张贴着“c-017”标签的光盘递交给梁建国。

后者迅速将其插入会议室电脑的光驱中。

屏幕上很快弹出了文件夹,里面是数十个按照日期和实验编号命名的数据文件。

常浩南来到电脑前,俯身操控鼠标,直接点开了几个标记有“disruption event”字样的最大文件。

数据如瀑布般在屏幕上出现,全是难以直接用于分析的原始采样值。

梁建国赶紧搬了把椅子让常浩南坐下,自己则站在对方身后,屏息凝神地试图跟上节奏,希望能发现之前自己团队忽略的细节。

然而,常浩南浏览数据的速度快得惊人。

他的目光似乎能瞬间捕捉到关键参数之间的关联,鼠标滚轮飞速滑动,时而快速滚动大片看似无关的数据,时而在某个不起眼的参数点突然停下,放大,与另一份文件中的某个曲线进行比对。

复杂的波形图和多达数十个参数的并行时序数据,在他眼中如同一幅脉络清晰的地图。

梁建国努力想要跟上思路,却发现自己连看清那些一闪而过的数据标值都困难,更别提进行即时分析和判断了。

仅仅几分钟后,他就感到头脑发涨,不得不无奈地揉了揉太阳穴,放弃了刚才的念头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